40 人生並不是小說或電影,沒有分什麼結局好壞
「人生並不是小說或電影,沒有分什麼結局好壞,也沒有什麼還沒做完的事,我們在乎的,只是那個人的本質。
所以,人生有兩件必須遵守的事,一件是不能認為死者不幸,而另一件,是生者必須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。人難免會感到寂寞,但還是能享受人生,這是理所當然的權力。」
──《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》
#羊毛氈動物療癒03
香港的芳療師&療癒師M
我從來沒有想過羊毛氈動物療癒的計畫,會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。(但要先抱歉我解牌速度真的很慢!)甚至我還透過解牌與創作,跟香港的朋友M交換了靈性療癒體驗。
真實的M是眼鏡蛇。
「一個療癒者的工作就是不斷褪去已不再適合你的角色與身份。」
蛇透過脫皮的方式,隨時保持身體的覺知,透過生存本能應對生命的考驗。
很多人可能覺得眼鏡蛇有毒性很可怕,但是它其實平時不會攻擊別人,他只有遇到威脅的時候才會張大脖子舉起身體低吼或吐出毒液。所以眼鏡蛇的能量是比較內斂與深藏的,處在靜止等待的時機並非浪費時間,而是一邊充滿覺知地觀察外在環境,一邊往內挖掘自我。
M告訴我受到疫情的影響,她安穩的工作也帶來許多改變,但她反而在工作停頓的狀態下,開始學習孵夢的課程與接觸溫柔生產的領域,慢慢發掘自我隱藏的力量。我很喜歡她對於生活出現動盪時,反而出現願意嘗試改變的好奇心,這或許也是現在身處疫情衝擊下的我們要學習的。我特別也做了一隻眼鏡蛇環繞著她的肩頸,希望蛇的智慧與蛻變能夠持續提供她更多成長的力量。
當我為M抽完牌之後,她提供我快兩小時的靈性療法體驗。我們談論著家庭、愛情、工作與生活。
當我聊到父親過世的議題還是忍不住哭了,M說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可是沒有回饋對方,但你要知道有時候接受本身就是一種回報,你不需要努力才能被愛。因為你要知道你自己很重要,所以你值得無條件的愛。
「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」M問。
「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,然後把我的愛跟能量發揮到最大值給予這個世界。」我說。「那你有想過你給予的同時你也要接受嗎?你如果沒有接受,你要怎麼給予?」M說。
好的,我對於所有我曾經擁有與經歷的一切,接受,並充滿感謝。
下週見!
Feya
📸地毯的夢境雕塑
英國的藝術家Debbie Lawson關注日常生活物件的意義轉移。透過鐵絲網與紙膠帶,將傳統的波斯地毯轉變成令人難以置信的3D雕塑裝置,模糊了物質與想像世界的界線。
她的靈感來自於17世紀~18世紀在歐洲流行的「流浪漢文學」。在這種文學形式中,主角往往是一個普通且天真的人物,他們的冒險反而發掘平凡事物下深藏的意義。她的作品就像是童話,轉化我們習以為常的物件,為觀眾帶來身歷其境的感知體驗。
📸106歲。她還在跳舞
澳大利亞舞者Eileen Kramer今年已經106 歲了,同時持續從事寫作出版、畫畫與跳舞。她時常被詢問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,還有到老年仍持續跳舞的秘訣。她的回答是,她從詞彙表中刪除「老」和「年齡」這兩個詞彙。
「我不老,我只是在這裡待了很長時間,一路上學到了一些東西。我不覺得人們說當你老了應該有什麼感覺。我對於創作的態度和我小時候是一樣的。」
而對於政府因應Covid-19 施行的居家防疫與封城政策,對她來說完全沒有受到影響。「我一點也不在意 Covid,我沒有感到孤獨或受限——當你寫作時,就擁有陪伴。」
全文閱覽(英文):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world-australia-57250509
📸本週選樂。
Feist - Gatekeeper
“June, July and August said
It's probably hard to plan ahead
June, July and August said
It's better to bask in each others”
本來想認真翻譯一下歌詞,但突然發現我怎麼翻好像都怪怪的(笑),直接放棄。
總之會分享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聊到夏天開始了,一年又過了一半。
歌詞裡面還會出現不同月份的感受,是一首聽起來很舒服要迎接夏天的歌曲。
希望你們會喜歡:)